【美食+文化的火花】絕不能錯過的城隍廟商圈part3 ─ 來新竹必吃的道地美味攻略

【美食+文化的火花】絕不能錯過的城隍廟商圈part3 ─ 來新竹必吃的道地美味攻略

認識了城隍爺,了解了新竹城隍廟的幾大活動,接下來大概的說明一下,身為台灣知名廟宇之一的新竹城隍廟的歷史。而這段歷史便是促成新竹城隍廟商圈的原因之一喔!所以吃了美食,也多少要知道歷史由來~

前情提要:
【美食+文化的火花】絕不能錯過的城隍廟商圈part1 ─ 全台「官階最高」的城隍爺
【美食+文化的火花】絕不能錯過的城隍廟商圈part2 ─ 大啖美食的同時,一起參加城隍廟的重點活動

 

  • 清高宗乾隆12年(1747年),淡水同知曾曰瑛頗有治績,決意將淡水廳治設在竹塹,於是開始建城隍廟,1748年完成,比淡水廳的許多衙門還快。新竹城隍,當時依例稱「廳城隍(縣城隍等級),顯佑伯」。城隍廟和天后宮的土地均由開墾竹塹第一人王世傑捐贈,因此在寺廟中都有「王世傑長生祿位」。城隍廟建成後需要有經費維持,王世傑將北門大街一帶的田租收入撥給城隍廟,以維持開銷。
     
  • 清德宗光緒元年(1875年)臺北升格為臺北府,唯府治仍用原新竹淡水廳署。新竹城隍遂晉升為「府城隍,綏靖侯」。而臺北府府城直到光緒四年(1878年)遷至艋舺(今臺北市萬華區)。
     
  • 光緒17年(1891年),清廷因張天師星象卦算,推測出將發生大災難,後經新竹名人林占梅、林汝梅兄弟推舉,決定以新竹城隍廟為消災法會舉行地點,故官家決定敕封本地城隍為「都城隍,威靈公」,總轄臺灣,當時一度為全臺灣唯一的省級城隍廟。
     
  • 大正十三年(1924年)城隍廟改建,由當時地方望族北門鄭家出資維修,今天看到的城隍廟的規模和建築,就是當時修繕而來,正因如此,鄭家從日治時代就成為「世襲」制的管理人。今天城隍廟的管理人仍是北門鄭家裔孫。
     

清朝時,新竹曾為北台灣的政經中心,而廟宇是人們信仰的中心,故在廟宇附近更容易聚集店家而形成商圈,所以新竹都城隍廟從古至今皆為新竹人和新竹美食的集散處,來到新竹,可千萬別錯過了參訪新竹都城隍廟同時品嘗美食的行程!

 


新竹都城隍廟 "周邊美食" 

> 此物只有新竹有-苗楊冬瓜仙草絲

店家地址:新竹市城隍廟19號

店家電話:0921-476-999

營業時間:09:00~22:00

 

> 周家燒麻糬

店家地址:新竹市北區中山路75號

店家電話:0955-346-226

營業時間:13:00~23:00

 

> 柳家肉燥飯

店家地址:新竹市北區中山路75號

店家電話:03-526-7980

營業時間:10:30~22:00

 

> 原夜市魷魚羹

店家地址:新竹市東區東門街182號

店家電話:03-525-8840

營業時間:10:00~22:00

 

> 中央羊肉

店家地址:新竹市中央路7號

店家電話:03-525-0377

營業時間:11:00~22:00